若你是熊心,被项梁拥立为楚王,应该如何避免最后被项羽杀死?_势力_陈婴_项家会

如果我是熊心,能不能给我一本《史记》或《汉书》啊,让我开一开天眼。 很多人都是以历史的结果作为熊心决策的出发点进行的倒推,但是有没有想过熊心其实并没有这种先知的能力。 项梁以八千人渡江,陈婴、黥布,蒲将军也都加入了项梁军。 项梁渡淮,黥布、蒲将军亦以兵属焉。凡六七万人,军下邳。 从史记记载的先后顺序来看,此时项梁还没有迎纳楚怀王熊心,兵力已达六七万之众。 随着陈胜被杀,反秦斗争陷于低潮。 此时,范增建议项梁立楚王的后人,他解释称,项梁之所以能在江东起兵并获得楚地将士拥戴,根本原因是其家族的 “...


如果我是熊心,能不能给我一本《史记》或《汉书》啊,让我开一开天眼。

很多人都是以历史的结果作为熊心决策的出发点进行的倒推,但是有没有想过熊心其实并没有这种先知的能力。

项梁以八千人渡江,陈婴、黥布,蒲将军也都加入了项梁军。

项梁渡淮,黥布、蒲将军亦以兵属焉。凡六七万人,军下邳。

从史记记载的先后顺序来看,此时项梁还没有迎纳楚怀王熊心,兵力已达六七万之众。

随着陈胜被杀,反秦斗争陷于低潮。

此时,范增建议项梁立楚王的后人,他解释称,项梁之所以能在江东起兵并获得楚地将士拥戴,根本原因是其家族的 “楚将” 身份,以及由此带来的 “复立楚后” 的政治号召力。

今君起江东,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,以君世世楚将,为能复立楚之后也。展开剩余77%

后来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,此时正在牧羊的熊心因缘际会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。

被立为楚怀王的熊心,与项梁安排辅佐他的上柱国陈婴一起住在都城盱眙,至于陈婴到底是辅佐熊心还是监视控制他,很难说。

而范增立楚王的后人,其目的是为了项梁还是熊心,也是存在疑问的。

张良见项梁立了楚王的后人,也趁机向他提议立韩成为韩王,给出的原因也是为项梁在外部建立自己的势力网络,以增强自身权力和影响力的行为。

良乃说项梁曰:“君已立楚后,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,可立为王,益树党。”

他们口口声声说的都是为了项梁可底层逻辑却都是为自己服务。

相对于复杂的外部局势,反倒是熊心的命运显得简单,失败了肯定是一死,秦王朝不会留下后患。成功了也很难活,项家会甘心把利益分给自己扶持起来的傀儡吗?这不是百八十块的小钱儿,这里边可存在着巨大的利益!

不管结局如何。首先、肯定是活着,只有活着才有逆天改命的机会。

其次、等待时机,熊心手下并没有嫡系部队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如果熊心手底下有人,有兵,他完全可以像齐王田儋一样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响应。按照正常逻辑来说,他根本没有必要继续牧羊,除非他真的没有人!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待机而动。

第三、网罗人才,来到盱眙之后,他不仅要跟陈婴等人联络好感情,尽可能让他们为自己服务,还得扶持自己的势力。但是他必须格外小心,项梁是不会让他成为自己路上的障碍。

第四、提升自己的能力,要从放羊娃迅速转变成楚怀王,必须要通过学习来加速这一进程。从楚怀王熊心不多的记载来看,他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其实是有一定的认识。而且他也在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条件,而不是胜利之后可以随意宰杀的傀儡。

机会来的比想象中更快,距离熊心被立为怀王仅仅几个月,项梁便兵败身亡。熊心迅速从盱眙赶到彭城,夺下了项羽、吕臣的兵权,自己统领。

他能够在这群悍将手中把军权夺下,首先说明定陶之败对于项家的威信影响很大;其次,楚军虽然是以项家为主,但也绝不是铁板一块;第三、楚怀王熊心具有很强的政治手腕!

有人说此时是杀掉项羽的最佳时机,只有这样熊心才能活下去,这纯属无稽之谈。

为什么杀项羽?以什么名义杀掉项羽?项羽此时既未谋反,也未犯错。你别告诉我,熊心召集众将领说:因为项羽在日后会杀了我,所以我先杀了他!这不合理。

此时的楚国集团急需的是内部稳定,所以项羽绝对不能杀。试想一下,如果杀掉项羽,楚国内部集团一定会陷入自相残杀的境地。项梁一死,就把项羽干掉,项氏其他人都会陷入岌岌可危的恐惧中,吕臣、黥布等非项氏将领更会担心 “下一个被清算”,反而可能联合项氏旧部对抗熊心,直接动摇熊心的统治基础。

如果真是干出这种事情,别说灭秦了,熊心自己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
所以熊心一直保持着秦国为第一敌人的政治清醒。然后以此为纽带,在内提拔宋义,在外强化与刘邦等外部势力的关系。

熊心提拔宋义,绝对不是压制项羽,而是制衡以项羽为代表的旧楚军势力。而且熊心真的是以灭秦为目的,不然他也不会集中各方势力去救赵。

熊心不管是从大局,还是帝王制衡术上,做的都相当完美。

但是他遇到的对手项羽不按常理出牌,这就好像你给门上了一百道锁,能锁住的只有开门人,而不是破墙者!

巨鹿之战后,楚怀王的命运就注定了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相关资讯